• 陈列展览
  • 数字展厅
  • 数字文物
  • 首页
  • >
  • 展览服务
  • >
  • 数字文物

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

通高41.2厘米,底边长24.5厘米

1966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塔基内出土

现藏浙江省博物馆

      檀木胎。方形,盝顶,子母口,由盝顶盖和须弥座式基底两部分组成。通体外表识文堆漆,描金,稀疏间隙镶嵌白色珍珠,里表髹褐色漆。

      盝顶盖面和斜沿识文堆塑方形和八边开光,开光内堆塑缠枝莲花,四角围以折枝牡丹,嵌小珍珠。函身四周各堆塑开光,边缘嵌小珍珠。开光内工笔描金绘出佛像故事图各一幅:一幅为二护法侍卫舍利瓶、二飞天飞翔于三道舍利金光的两侧空中;两幅为对称布局的大梵天、帝释天及眷属礼佛护法图;一幅为神将侍立、乐器环绕、水云漂荡的礼乐图。四图既独立成幅,又内容连贯,鲜明地表达出大梵天、帝释天礼佛的主题。开光外布满堆塑折枝牡丹。

      函内底有金丝栏金书11行180字题记,具录施主名位。可知,该函制作于北宋庆历二年(1042)。出土时函内装有錾刻开光莲花纹带盖金瓶、银葫芦瓶、鎏金舍利瓶银龛、银舍利瓶、鎏金银盂子、鎏金银塔、鎏金银请舍利筯、鎏金银神王像等金银器和金漆木雕北方多闻天王像、金漆木雕东方持国天王像、蓝色磨刻花高颈玻璃舍利瓶、玻璃珠等供品。金银器上面大部分刻有施主姓名、打造时间、匠师姓名等,是研究宋代温州金银器加工工艺的珍贵文物。

      漆器,作为中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,早在距今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。经过战汉、唐的发展,到了宋代,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,使宋代成为漆器承前启后的时代,温州漆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宋时温州漆器有全国第一之称,该漆函采用识文工艺,用漆线盘缠出花纹,富有立体质感,工艺水平极高。识文漆器不仅目前举不出其他宋代实例,就是明代制品传世也绝少。白象塔两件识文漆函的发现,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例证,堪称北宋以来,识文类漆器中最上乘的精品、国之瑰宝。

元王振鹏《江山胜览图》长卷

通高41.2厘米,底边长24.5厘米

1966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塔基内出土

现藏浙江省博物馆

      檀木胎。方形,盝顶,子母口,由盝顶盖和须弥座式基底两部分组成。通体外表识文堆漆,描金,稀疏间隙镶嵌白色珍珠,里表髹褐色漆。

      盝顶盖面和斜沿识文堆塑方形和八边开光,开光内堆塑缠枝莲花,四角围以折枝牡丹,嵌小珍珠。函身四周各堆塑开光,边缘嵌小珍珠。开光内工笔描金绘出佛像故事图各一幅:一幅为二护法侍卫舍利瓶、二飞天飞翔于三道舍利金光的两侧空中;两幅为对称布局的大梵天、帝释天及眷属礼佛护法图;一幅为神将侍立、乐器环绕、水云漂荡的礼乐图。四图既独立成幅,又内容连贯,鲜明地表达出大梵天、帝释天礼佛的主题。开光外布满堆塑折枝牡丹。

      函内底有金丝栏金书11行180字题记,具录施主名位。可知,该函制作于北宋庆历二年(1042)。出土时函内装有錾刻开光莲花纹带盖金瓶、银葫芦瓶、鎏金舍利瓶银龛、银舍利瓶、鎏金银盂子、鎏金银塔、鎏金银请舍利筯、鎏金银神王像等金银器和金漆木雕北方多闻天王像、金漆木雕东方持国天王像、蓝色磨刻花高颈玻璃舍利瓶、玻璃珠等供品。金银器上面大部分刻有施主姓名、打造时间、匠师姓名等,是研究宋代温州金银器加工工艺的珍贵文物。

      漆器,作为中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,早在距今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。经过战汉、唐的发展,到了宋代,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,使宋代成为漆器承前启后的时代,温州漆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宋时温州漆器有全国第一之称,该漆函采用识文工艺,用漆线盘缠出花纹,富有立体质感,工艺水平极高。识文漆器不仅目前举不出其他宋代实例,就是明代制品传世也绝少。白象塔两件识文漆函的发现,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例证,堪称北宋以来,识文类漆器中最上乘的精品、国之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