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高21.3厘米,直径19.2厘米
1978年江苏省武进县村前乡蒋塘村南宋5号墓出土
原件常州市博物馆藏
国宝级文物。木胎,十二棱莲瓣筒状造型,由盖、盘、中、底四部分扣合而成,合口处口沿均镶包银扣。通体内髹黑漆,外髹朱漆为地,细钩纤皴戗金为纹。器身刻画梅花、牡丹、萱草等“一年景”花卉,器盖刻画仕女庭园消夏图,风格婉约清新,反映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。奁盖的仕女庭园消夏图,是研究南宋时期人物画、服装服饰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资料。仕女手中的折扇形象,有力地印证了宋代诗文中有关折扇的描写,纠正了过去我国明代才有折扇的错误说法。
奁盖内侧髹黑漆,朱漆书写“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”铭文。出土时,奁内装铜镜、木梳、竹篦、银扣镶口的圆筒形漆粉盒和小锡罐、小瓷盒,说明它的用途是盛装化妆器具和用品。
宋代温州漆艺经过长期的传承、发展和创新,博采众长,呈现出全面运用的趋势,素髹、描金、描漆、针刻、戗金银、识文、雕漆、剔黑、扣器、螺钿等,后世主要的漆艺技法基本齐备。戗金银漆艺是其中最重要的漆艺之一。1978年江苏武进发现的三件温州戗金漆器,都是高手之作。它们的发现,引起了日本漆工艺研究者的震撼。日本名古屋美术馆德川义宣先生发表专文,认为关于14世纪末—15世纪产生的优秀琉球漆工艺沈金(戗金),一直认为起源于日本的常识(定识),被这一冲击波似的史料所推翻。